2 刊首语、献辞、团史


刊首语

      中正中学民间音乐研究会(简称民乐会是由学生发 起,刘豫吉校长通过,成立于 1959 年的学生乐团。短短的几年里,在学校的鼓励下,在在籍学生与回校校友的努 力下,就从一支只有二三十人的民乐队,发展到人数达两 三百人,可以呈献大型演出的学生音乐团体。属下有五六 十人完整的有各种乐手的民乐队,有二三十人完整声部的 口琴队,有四声部的合唱团、女声小组、少年合唱团。

       从1961年开始,民乐会每年的公开演出,都是报章文艺活动报道的焦点, 成为当时出名的学生音乐团体。1966年的全国中学生乐队演奏比赛中,中正民乐队更技压群雄,成为冠军队伍。可惜的,民乐会就在他高峰时期, 因为局势的转变而结束它7年的精彩的旅程。

         推广音乐教育, 一直是学校当局办校的重要教育理念,所以,我校的音乐活动由来很早,资料显示,战前1940 或抗战胜利,1946 年学校复课之后,在庄竹林校长掌校时,就有举办音乐晚会的记录,50年代更陆续举办了歌唱比赛和演唱会。而每一位在任校长,都在演出特刊上给 予赞扬和鼓励。可见,民乐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,有如许 精彩表现,与学校当局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。 

      民乐会7年的音乐旅程,也是上千名同学在青春时期, 不能忘怀的音乐生活,是一个不能磨灭的集体记忆。有些 人更因为这段时间的熏陶,从此以音乐为事业,与音乐长 相厮守,为音乐贡献一生。

      民乐会同学以音乐的美搭建起来的友谊, 在过去60 年人生崎岖的道路上,虽有起伏有迂回,却没有真正的离 散,湖畔旋律一直伴随着我们。

      今天,我们用文字把湖畔旋律记录下来,不止是一种怀念,也是希望这一段经历,可以跟年轻一代,对音乐 有兴趣的朋友们分享。


 中正校友会会长    许万兴


     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成立的中正民间音乐研究会,拥有一支器乐完整的民乐队,并设有口琴队和合唱团,曾连续五年举行音乐会,好评如潮,可惜 1966 年被令停止活动。如今,当年的民乐会成员发起出版纪念文集,为当年的精彩留下记录,确实值得支持。

      中正的创校校长庄竹林博士,认为学生应该读好课业外,也须有机会学习和发挥各自的专才,所以创校伊始, 就推行多样性的课外活动教育,包括戏剧研究会、美术研究会和音乐研究会等。      

      中正最早的音乐活动,还可追溯至19401941年的合唱公开演出,1954 和 1955 年的演唱会。入六十年代, 更有民间音乐研究会创下的辉煌演出记录。随着教育制度改变,中正中学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,也不忘继承庄校长的办教育方向,继续提供学生多种学习文艺和体育活动的机会,包括华乐、铜乐和合唱等。

      中正校友会也于2002年成立合唱团,十多年来多次 举办音乐会和出国交流演出,获得校友热烈支持。  .

      这本纪念刊的内容,包含中正中学总校和中正义顺以 及校友会的音乐活动史料,有利于中正优良传统的传承和 发扬光大,尤其值得珍藏。




团史

连当能

自成立后数年,因未有音乐良师指导,所以在音 乐这方面一直都没有什么成就。至本校到一九三九年我国年靑 的音乐家施育艺先生到本校执敎后,满怀热情,极力发展 本校音乐课,同时精细地筹划组织一个合唱团,于是八部 大合唱就开始在母校怀中孕育着。


一九四〇年本校合唱团正式成立,当时没有音乐室、 一切设备都非常简便。同时因为校制只收男生,所以团员只有男声,没有男女混声。施育艺先生对声乐本来有高深的造诣,加上他态度和蔼,办事认真,组织能力强,从不苟且含糊,所以一时音乐之风大振。当时,参加的同学极其踊跃,学习情绪一时为之高涨。施先生极重视音色、节奏,练习时非常严格,无论高低快慢,轻重幽扬,都要控制得非常齐整明显,他要跑到远远的去听,以硏究出整个旋律的和谐;同时他对个人基础尤重视,忽果发现有差得不能跟上队伍者,他则不惜淘汰他,以求大我的完整;因为施先生专心一志在训练合唱团,加上他的认真刻苦;结果居然能在极劣的环境中训练出一个高水准的合唱团。


一九四〇年在合唱团在维多利亚纪念堂演唱了数次, 每一次都获得音乐界人士极高的评价。经过数度演唱后, 影响到其他各校亦纷纷起而组办歌咏队、合唱团,可惜寿命都不很长。


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晚, 合唱团在施先生的领导下,再度在维多利亚纪念堂演唱,该晚同时举行歌唱比赛, 果第一名是前分校主任叶恩薄令弟叶恩深(经已去世),第二名是陈全对,第三名是陈东南。那晚又给无数的观衆留下了深刻难灭的印象。谁都知道第二天凌晨二时许,日本就开始轰炸马来亚,在战乱中施先生沉静了三年另八.个月


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, 经过了一个时期苦难的生活,本校又复课而且实行了男女同学制,这给组织合唱团 一个优越有利的条件。这时施先生又带着他满怀的希望回 到本校,重振旗鼓,倾刻间又组成了一个百人合唱团。当 时大家因离别三年多,一时聚集在一堂,大都有一种心 灵上的亲切感,对工作都很能负责,学习程度一时沛然提 高。


一九四七年又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音乐会,当时因 为有男女声,所以效果又比以前高了一倍。


合唱团除了举行演唱会外, 亦常常为各慈善机关筹款,当时给社会人士留下了极好的印象。


不久,施先生因为有事,忍痛离开了他经年栽培的合 唱团到暹罗去,团员因为没有良师指引,大家于是又鸟散 四方,一时合唱团停止了活动将近三年。


一九五〇年,沈为霖先生就敎本校音乐课,曾一度等 划组织合唱团,可是因为沈先生在校不久即留美,所以合 唱团就胎死腹中


一九五一年李豪先生就任本校音乐课,积极组织了一 个合唱团,巳经开始练习了数首歌,但是后来因为李先生 离校,结果并没有公开演唱,诚为一遗憾的事、后来合唱团的事又再搁了一年多。


一九五三年丁祝三先生来校,对学校的音乐发展精心 地作了计划,分初中音乐课、高中选修课、声乐课、乐理课、钢琴课、一时学生对音乐爱好的心又复活起来了。在丁先生的领导下合唱团又组织了。一九五四年十月廿九、卅一两日在维多利亚演唱,一时获得社会人士一致赞赏。除这个演唱会外,又在校中举办了许多音乐演奏晚会,唱片欣赏会,音乐演讲会等等活动。一九五五年上学期结束, 丁先生也离开了本校。


因为本校向来注重音乐发展, 物色音乐师资极为谨。自丁先生走后庄校长即自香港聘得我国名音乐家,田恩教授,自一九五五年下学期开始,就任本校音乐主任。 田教授于抗战期间乃我国武汉大合唱团的副指挥,抗战 ,领导该合唱团到南洋各地巡回演唱爱国歌曲、一时振奋了华侨爱国的情绪,同时他也留给海外华侨一个良好的印象。虽受尽千辛万苦毕竟是一片忠心报祖国。在香港任圣乐院声乐系主任,门下学生极衆。此次旧地重游,却抱着一颗充满热切希望的心,想在沈寂许久的马华乐坛掀起一阵风,让马华青年们的热诚像野火一般地燃烧在马来亚的土地上。田教授这次又一口气整顿了声乐班,举办了一个独唱比赛组,组织了一个阵容浩大的合唱团,同时又积极筹办铜乐队、口琴队,将来成就实未可限量。


合唱团自得田教授来教导,显然迅速进步。田教授为 人和蔼可亲,处处认真,处事严格,不随便,不含糊。团 员竟挨三小时的练习还是精神饱满,毕竟是田教授指导有 方。这次演唱,祈望能为本团写下一页灿烂的史篇。

 

1955正中学唱团乐会7